序 号 | LED 故障代码 | 故障描述 | 故障原因 | 故障对策 | 故障处理方式 |
1 | 1 | 主控板故障 | 主控板内部故障。 | 调换主控板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|
2 | 2 | 电源故障 | 1.外部 DC24V 电源损坏或线断; 2.IO 板与主机连接电缆断开。 | 1.检测 IO 板与主机连接电缆连线; 2.检查 24V 开关电源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3 | 5 | 脉冲无反馈 | 1.抱闸没打开; 2. 对应的速度设置为 0; 3. 加减速度设置过小。 | 1.检查抱闸; 2.调换主控板; 3.更改对应参数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 | 6 | 脉冲反向 | 1. 脉冲方向参数错误; 2.电梯反向运行; 3.电梯严重倒溜。 | 1.修改脉冲计数方向; 2.设置负载补偿; 3.做主机自学习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5 | 9 | 电机热保护 | 电机热保护输入动作。 | 1.检查输入点逻辑及接线; 2.改善电机散热条件。 | 就近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延时复位。 |
6 | 10 | 外呼通讯故障 | 1. 主控制器与外呼不能建立通讯或通讯超时; 2. 外呼版本号太低。 | 1.检查通讯线及相关接插件; 2.检查外呼通讯协议是否正确; 3.设定 F0_83 取消 10 号故障。 | 不影响快车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 | 11 | 轿厢通讯故障 | 主控制器与轿厢控制板或轿顶板不能建立通讯或通讯超时。 | 1.检查通讯线及相关接插件; 2.检查 DC24V 电源是否异常; 3.检查内呼通讯协议是否正确; 4.通讯型 IC 卡波特率设定错误。 | 就近停车, 不能快车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 | 13 | 前门通讯型门机故障 | 1. 通讯型门机协议不对; 2.F0_17 参 数 错误。 | 1.检查通讯线及相关接插件; 2.检查 F0_17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9 | 14 | 后门通讯型门机故障 | 1. 通讯型门机协议不对; 2.F0_17 参 数 错误。 | 1.检查通讯线及相关接插件; 2.检查 F0_17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10 | 30 | 安全回路断开 | 1.安全回路断开; 2. 安全回路继电器触点损坏; 3.高压检测异常。 | 1.检查安全回路; 2.更换安全回路接触器,或 IO 板; 3.检查高压回路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11 | 31 | 运行中门锁脱开 | 1.门刀位置不当; 2. 门锁接触器触点接触不良; 3. 轿门锁或厅门锁接触不良。 | 1.调整门锁装置; 2.更换门锁接触器; 3.检查门锁回路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12 | 32 | 门锁短接故障 | 1. 门锁信号和开门到位信号同时动作; 2.开门信号输出 5秒后, 门锁仍旧没有断开。 | 1.检查门锁是否短接; 2.检查开门到位开关是否误动作; 3.检查门机装置是否异常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13 | 33 | 快车状态未停在门区 | 快车运行中由其他故障引起的电梯保护。 | 结合其他故障信息综合判断。 | 故障提示。 |
14 | 34 | 减速段超时 | 电梯快车运行减 速时间超过参数 设置的计算值。 | 1.电梯钢丝绳严 重打滑; 2.减速段的参数 设置不对。 | 立即停车, 自动 复位。 |
15 | 35 | 单层运行超时 | 1.门区信号丢失。 2.电机堵转或轿厢遇阻。 3.超长楼层。 | 1.检查门区信号。 2.检查曳引机。 3.参数设置错误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手动复位。 |
16 | 37 | 全程运行超时故障 | 1.门区信号丢失; 2. 电机堵转或轿厢遇阻; 3.电梯降速使用。 | 1.检查门区信号; 2.检查曳引机; 3.参数设置错误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手动复位。 |
17 | 40 | 门区信号异常 | 电梯快车起动 5S后仍在门区。 | 1.检查抱闸装置是否打开; 2.检查门区开关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手动复位。 |
18 | 42 | 顶、 底层低速强迫减速开关同时动作 | 顶、 底层的低速强迫减速开关同时动作。 | 1.检查强迫减速开关是否损坏或断线; 2.检查相应的逻辑设定是否正确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19 | 43 | 地震动作 | 主板检测到地震信号动作。 | 1.检查相应逻辑及多功能设定; 2.对应检测点损坏。 | 功能提示。 |
20 | 44 | 端站超速运行 | 电梯运行至端站强迫减速开关动作时, 速度超过开关对应的速度。 | 1.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强迫减速开关位置安装太低。 | 立即停车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21 | 46 | 电梯速度异常 | 电梯运行速度大于 额 定 梯 速 的115%。 | 1.检查编码器速度反馈是否异常; 2.检查参数设置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2 | 47 | 下限位开关动作 | 慢车下限位开关动作。 | 1.检查下限位开关位置是否正确; 2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; 3.检查开关接线或是否误动作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3 | 48 | 上限位开关动作 | 慢车上限位开关动作。 | 1.检查上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及开 关线路; 2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4 | 50 | 运行接触器闭合动作超时 | 运行接触器吸合后, 无反馈。 | 1.更换接触器; 2.检查外围接线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5 | 51 | 运行接触器断开动作超时 | 运行接触器释放后, 仍有反馈。 | 1.更换接触器; 2.检查外围接线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6 | 52 | 抱闸接触器闭合动作超时 | 抱闸接触器吸合后, 无反馈。 | 1.更换接触器; 2.检查外围接线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7 | 53 | 抱闸接触器断开动作超时 | 抱闸接触器释放后, 仍有反馈。 | 1.更换接触器; 2.检查外围接线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8 | 54 | 抱闸行程动作 超时 | 1. 电梯起动时抱闸未完全打开; 2. 抱闸行程开关安装不到位; 3.抱闸张开缓慢; 4. 误设多功能输入为双抱闸方式。 | 1.调整抱闸行程开关位置; 2 调整抱闸间隙; 3.抱闸行程开关接触不良, 未装抱 闸行程开关时, 短接至抱闸接触器 检测点; 4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; 5. 检查多功能输入定义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29 | 55 | 抱闸行程复位超时 | 1. 电梯停止时抱闸未完全关闭; 2. 抱闸行程开关安装不到位; 3.抱闸合上缓慢; 4. 误设多功能输入为双抱闸方式。 | 1.调整抱闸行程开关位置; 2 调整抱闸间隙; 3.抱闸行程开关接触不良; 4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30 | 56 | UPS 输出继电器闭合超时 | UPS 电源切换后,未检测到其反馈。 | 1.检测外围接线; 2.检测 UPS 输出继电器。 | 禁止 UPS 返平层运行。 故障恢复, 退出UPS 自 动 复位。 |
31 | 57 | 封星接触器闭合超时 | 1.电梯启动后, 未检测到封星反馈;2.误设多功能输入为封星独立输出。 | 1.检测外围接线; 2.检测相应逻辑设定; 3.检查多功能输入定义。 | 禁止电梯启动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32 | 58 | 硬件使能粘连 | 电梯起动后, 未检测到硬件使能信号 | 1.检测 IO 板连接电缆; 2.检测运行接触器触点及线路;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33 | 59 | 封星接触器断开超时 | 1.电梯停车后, 仍检测到封星接触器反馈; 2. 误设多功能输入为封星独立输出。 | 1.检测外围接线; 2.检测相应逻辑设定; 3.检查多功能设定。 | 禁止电梯启动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34 | 60 | 开门故障 | 电 梯 开 门 20 秒后, 未检测到开门到位信号。 | 1.清理门机地坎; 2.加大门机低速力矩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及开门到位 开关位置。 | 故障提示。 |
35 | 61 | 关门故障 | 电梯关门输出至门 锁 接 通 10 秒后, 仍未检测到关 门到位信号; | 1.清理门机地坎; 2.加大门机低速力矩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及关门到位 开关位置。 | 故障提示。 |
36 | 62 | 开关门到位同时动作 | 开关门限位开关同时动作。 | 1.开关门限位开关损坏; 2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37 | 64 | 安全触板/光幕动作超时 | 安全触板/光幕持续动作超时。 | 1.人为阻挡; 2.检测点损坏、 断线或短路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故障提示。 |
38 | 65 | 自动救援动作 | 主板检测到自动救援信号动作。 | 1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; 2.对应检测点损坏。 | 功能提示。 |
39 | 66 | 关门到位门锁不通 | 关门已到位而门锁不通。 | 1.调整门机构开关点位置; 2.调换门锁装置; 3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及门锁触点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40 | 67 | 厅门锁检测异常 | 1. 厅门副门锁检测点粘连; 2.外呼 K 地址设定错误; 3. 主板误使能检测厅门锁。 | 1.调换门锁装置; 2.检查故障楼层的外呼板是否消 防使能; 3.检查主板参数。 | 不能运行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1 | 70 | 上下慢车限位开关同时动作 | 上下慢车限位开关同时动作 | 1.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2 | 71 | 上下二级强迫减速开关同时动作 | 上下中速强迫减速开关同时动作 | 1.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检查相应逻辑设定。 | 紧急减速平层,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3 | 72 | 下低速强迫减 速开关动作粘 连 | 电梯离开底层 9秒钟后, 下端站低、 中速强迫减速开关未复位。 | 1.对应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检查速度及加减速曲线设置。 | 就近平层, 不可下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4 | 73 | 上低速强迫减速开关动作粘连 | 电梯离开顶层 9秒钟后, 上端站低、 中速强迫减速开关未复位。 | 1.对应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检查速度及加减速曲线设置。 | 就近平层, 不可上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5 | 74 | 下中速强迫减速开关动作粘连 | 电梯离开底层 9秒后, 下中速强迫减速开关未复位。 | 开关损坏或断线。 | 就近平层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|
|
|
|
|
|
46 | 75 | 上中速强迫减速开关动作粘连 | 电梯离开底层 9秒后, 上中速强迫减速开关未复位。 | 开关损坏或断线。 | 就近平层。故障恢复, 自动 复位。 |
47 | 76 | 强迫减速开关误动作 | 电梯上行过程中,上强迫减速开关误动作; 电梯下行过程中, 下强迫减速开关误动作。 | 开关损坏, 断线或电梯发生了错层。 | 紧急减速平层。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48 | 77 | 下慢车限位粘连 | 电梯运行至端站强迫减速开关动作时, 速度超过开关对应的速度。 | 开关损坏或断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手动复位。 |
49 | 78 | 减速开关动作 异常 | 1. 更新程序未做 井道自学习, 便使 能此保护功能; 2.电梯打滑。 | 1.重做井道自学 习; 2.检查打滑, 机械 调整。 | 紧急减速平层。 故障恢复: 自动 复位。 |
50 | 79 | 电梯位置异常 | 1.电梯在端站, 但对应低速强迫减速开关未动作; 2.井道信息丢失或与自学习结果不符; 3.电梯楼层错误。 | 1.检查低速强迫减速开关及线路; 2.高速计数脉冲、门区信号丢失; 3.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打滑现象; 4.检查逻辑设定; 5.调整井道开关后未重做自学习。 | 开门放人, 返底楼纠正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51 | 80 | UCM 故障 | 1. 门区开关损坏或断线; 2.抱闸失效。 | 1.检查门区开关; 2.检查抱闸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手动复位。 |
52 | 82 | 接触器粘连故障超过设定 | 50、 51、 52、 53、 54、 55、 57、 59 号故障超过 5 次。 | 更换相应接触器 或对应辅助触点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53 | 83 | 驱动单元故障连续超过设定值 | 驱动单元故障连续超 过P5.07 设 定值。 | 排查故障原因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54 | 86 | UCM 板失效 | UCM 板线路异常 | 更换 UCM 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55 | 89 | 运行中检修开关动作 | 1. 人为检修开关动作 2. 检修回路或开关接触不好。 | 检查检修开关及回路。 | 立即停车 |
56 | 101 | 逆变单元 U 相保护 | 1. 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路; 2. 曳引机连线过长; 3.IGBT 内 部 损坏; 4. 控制器内部连接松动。 | 1.排除接线等外部问题; 2.加电抗器或输出滤波器; 3.请与厂家联系; 4.排除接线等内部问题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57 | 102 | 逆变单元 V 相 保护 |
|
|
|
58 | 103 | 逆变单元 W 相保护 |
|
|
|
59 | 104 | 加速过电流 | 1. 主回路输出接地或短接; 2. 主机铭牌参数设置不正确; 3.负载过大; 4. 编码器信号不正确; 5.加减速太快。 | 1.检查主机参数; 2.检查编码器反馈是否正确, 编码 器信号是否受干扰, 走线需独立穿 管, 距离是否过长, 屏蔽层是否单端接地; 3.调整 S 曲线; 4.重新进行电机参数自学习; 5.检查抱闸是否完全打开; 6.检查同步主机封星是否粘连; 7.检查是否有机械卡死现象; 8.检查平衡系数是否正确;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60 | 105 | 减速过电流 |
|
|
|
61 | 106 | 恒速过电流 |
|
|
|
62 | 107 | 加速过电压 | 1.输入电压过高; 2. 曳引机反电势严重; 3. 制动电阻选择偏大, 或制动单元异常; 4.加减速太快。 | 1.检查母线电压是否正常, 运行中 是否上升太快; 2.检查平衡系数; 3.选择合适制动电阻(参照第二章 制动电阻推荐参数表); 4.检查制动电阻接线是否有破损, 是否有搭地现象,接线是否牢靠; 5. 调整 S 曲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63 | 108 | 减速过电压 |
|
|
|
64 | 109 | 恒速过电压 |
|
|
|
65 | 110 | 欠电压故障 | 1. 输入电源瞬间停电; 2.输入电压过低; 3. 驱动控制板异常。 | 1.检查外部电源是否异常, 检查是 否有运行中电源断开的情况; 2.检查所有电源输入固定接触面接触是否牢靠; 3.请与厂家联系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66 | 111 | 电机过载 | 1.参数设定不当; 2.抱闸回路异常; 3.负载过大。 | 1.调整参数; 2. 检 查 抱 闸 回路 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 复位。 |
67 | 112 | 系统过载 | 1.抱闸回路异常; 2.负载过大; 3. 编码器反馈信号是否正常; 4. 主机参数是否正确; 5. 检查主机动力线。 | 1.检查抱闸回路及松闸装置; 2.减小负载; 3.检查编码器反馈信号, 同步主机 磁极初始角度是否正确; 4.检查主机参数设置是否正确; 5.检查主机相关动力线 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68 | 113 | 输入侧缺相 | 1. 输入电源不对称; 2. 驱动控制板异常。 | 1.通过参数设置; 2.检查输入侧三相电源是否平衡, 电源电压是否正常; 3.请与厂家联系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69 | 114 | 输出侧缺相 | 1. 主回路输出接线松动; 2.主机损坏。 | 1.检查输出侧接触器是否异常; 2.排除主机故障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70 | 115 | 整流模块过热 | 1.瞬间过流; 2.输出接地短路; 3. 风道堵塞或风扇损坏; 4.环境温度过高; 5. 控制板连线或插件松动; 6. 主板异常或传感器损坏。 | 1.参见过流对策; 2.重新配线; 3.疏通风道或更换风扇; 4.降低环境温度。 5.联系厂家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1 | 116 | 逆变模块过热 |
|
|
|
72 | 118 | 485 通讯故障 | 检查参数设置。 | 故障提示。 |
|
73 | 119 | 电流检测故障 | 1. 控制板连接器接触不良; 2.辅助电源损坏; 3.霍尔器件损坏; 4.放大电路异常; 5. 驱动模块未使能。 | 1.检查主板与驱动板的排线; 2.更换驱动板或主控板; 3.检查主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4 | 120 | 电机自学习故障 | 1. 主机自学习静态识别电流设置不当; 2. 电机额定参数设置不当; 3. 电机与驱动板 容量不匹配; 4. 运行接触器未 闭合。 | 1.适当调节自学习静态识别电流; 2.按电机铭牌设置额定参数; 3.检查电机接线; 4.更换驱动板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5 | 121 | 编码器 AB 信号断线 | 1. 编码器损坏或线断; 2. 断线检测时间太短; | 1.检查编码器方向及连线; 2.检查抱闸是否完全打开; 3.检查速度设置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6 | 122 | 编码器反向 | 1. 编码器信号线接反; 2. 反向检测时间太短。 | 1.电梯严重倒溜; 2.更改编码器方向, 重做主机自学 习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7 | 123 | Z 脉冲断线 | 1.闭环矢量控制,编码器 Z 脉冲信号线断; 2.编码器损坏。 | 1.检查编码器接线; 2.更换编码器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8 | 124 | 编码器 CD 信号断线 | 编码器损坏或线断。 | 1.检查编码器接线; 2.更换编码器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79 | 125 | 磁极位置检测错误 | 同步主机磁极位置检测异常。 | 修改编码器方向,重做主机自学习。 | 不能运行。 |
80 | 126 | 制动回路故障 | 1. 制动线路或制动管损坏; 2. 外接制动电阻阻值偏小; | 1.检查制动单元; 2.更换新制动管; 3.增大制动电阻;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1 | 127 | 整流单元 R 相 保护 | 1. 主回路接地或短路; 2.IGBT 内 部 损坏; 3.控制器内部连接松动; 4. 干扰引起误动作。 | 1.排除接线等外部问题; 2.更换硬件; 3.请与厂家联系; 4.检查外围设备是否有强干扰源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82 | 128 | 整流单元 S 相 保护 |
|
|
|
83 | 129 | 整流单元 T 相 保护 |
|
|
|
84 | 130 | 整流单元过流 | 1. 主回路接地或短接; 2. 主机铭牌参数设置不正确; 3.编码器异常。 | 1.检查线路; 2.联系厂家, 纠正参数, 重新学习; 3.检查编码器信号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5 | 131 | CPU 异常 | CPU 通讯超时。 | 1.系统断电后, 再启动; 2.更换主控制器;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6 | 132 | 速度偏差过大 | 1.转速偏差过大; 2.飞车; 3.系统超调; | 1.检查编码器及其连线; 2.适当调整增益P4.00; 3.查看编码器方向 P3.02 设置是 否正确; 3.重做主机自学习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7 | 135 | 失调故障 | 1. 同步电机控制参数设置不; 2. 自学习参数不准; 3.未接电机; 4. 运行接触器异常。 | 1.修改 P4 组控制参数; 2.重新做电机自学习; 3.检查电机线; 4.检查运行接触器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8 | 137 | 电梯有运行信号, 无硬件使能信号 | 1. 硬件使能线路断路; 2. 运行接触器触点损坏。 | 1.检查电路及其连线; 2.检查运行接触器触点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自动复位。 |
89 | 138 | 电机对地短路 软件故障 | 1.电机线路破损,与外壳接触; 2.电机绝缘破损,与外壳接触; | 1.检查电机连线; 2.检查电机绝缘;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。 |
90 | 139 | 电机对地短路 硬件故障 | 1.电机线路破损,与外壳接触; 2.电机绝缘破损,与外壳接触。 | 1.检查电机连线; 2.检查电机绝缘。 | 立即停车, 不能运行。 故障恢复, 断电复位 |